示范区名称:秭归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案例名称:综合行政司法保护,聚力构建秭归脐橙地理标志立体保护新格局
案例摘要:高位整合行政、司法与社会资源,加强良种繁育、生产销售、品质监测、品牌推广等全链条保护,健全跨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形成行政执法规范引导、司法机关综合保护、社会大众关注监督的立体保护格局。查办秭归脐橙相关行政违法、刑事犯罪案件各10余起,围绕地理标志纠纷开展民事诉讼和执行监督100余件,行政监督50余次,办理涉脐橙产业公益诉讼10余件,纠纷100余起,涉案总金额2000多万元,为地理标志相关经营主体追讨货款1000余万元。
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脐橙已成为秭归的一张金色名片。近年来,秭归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以秭归脐橙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先行区创建为依托,全力护航秭归脐橙特色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机制创新
织密司法“防护网”
“现在秭归脐橙的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在屈原镇王家桥村的脐橙交易市场,果农李德军正将刚采摘的伦晚橙装箱。他指着包装箱上“秭归脐橙”商标说:“去年检察官来村里普法时,教我们认商标、查授权,现在客商都抢着要我们的正宗货。”
近年来,秭归县检察院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人大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沟通,织起了“党委领导、检察牵头、多部门协同、行业协会实施”的综合司法保护网,将脐橙产业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保护范围。
该院联合县柑橘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制定的《秭归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从良种繁育、生产销售、品质监测到品牌推广,实现了从种子到果子的全链条保护。从树苗种下到果实成熟销售,每一个阶段都有严格的保护措施,确保秭归脐橙的品质和品牌价值。
同时,该院整合行政和司法资源,联合县法院、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会签《关于加强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并推动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与三峡坝区检察院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备忘录,将司法保护的“防护网”越织越大,形成了“严保护、快保护、大保护、同保护”的强大合力。2024年,该院在某假冒注册商标案中促成侵权方赔偿59万余元,有力打击了侵权行为。针对商标囤积乱象,督促涉案人员清退抢注商标100余件,推动建立商标规范管理体系,为脐橙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秩序。
协同联动
打造保护“金钟罩”
为了更好地履行检察职能,该院组建了“1+1+1+N”(1名院领导+1名责任人+1名检察官+多名青年干警)工作团队,对涉知识产权案件进行专项管理、快速流转、优先办理、重点监督。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打造“检心护橙”工作品牌,设立“检心护橙”工作室,将橙农橙企服务、行业协会合作、代表委员联络融为一体,以新时代的检察担当让一颗颗“黄金果”承载起富民强县的梦想。
在归州镇洗果厂改造现场,技术员王建军正检修安装的污水处理设备。“前些年行政公益诉讼推动环保整改后,我们不仅通过了欧盟认证,出口量还翻了三倍。”他指着正在装运的集装箱高兴地说。“检心护橙”品牌负责人王兴高介绍道:“通过办理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件,我们推动全县洗果包装行业提档升级,督促行政审批部门严把准入标准和治污排污配套设施建设,既保护了一江春水,又降低了农药残留,改善了脐橙品质,提升了地理标志的价值。”
如今,秭归脐橙走出国门,年均出口鲜果2万多吨,脐橙深加工产品4.3万吨,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精准服务
浇灌成长“营养剂”
“这个‘保密铠甲’太实用了!”在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车间,负责人章文忠向回访的检察官说道。2024年,该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秭归县检察院通过跨区域协作机制,成功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000万元。针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漏洞,该院为企业“一对一”提供完善竞业禁止规范、保密设施建设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为精准服务企业发展,该院建立起“一村一企一检察官”联络机制。2024年以来,检察官赴12个乡镇167个行政村走访涉橙企业百余家,发放宣传手册3000余份,开展法治培训20余次,当好企业贴心的“法律顾问”,为秭归脐橙地理标志相关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该院还协助县柑橘协会建立地理标志归口管理制度,如今,全省15个脐橙产区签署共用“秭归脐橙”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合作协议,县内外共计16家市场主体被授权共同使用“秭归脐橙”品牌标识,推动了品牌价值的大幅提升,秭归脐橙品牌价值从2020年的26.91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90.73亿元,综合产值突破203亿元。目前全县柑橘品种储备达130余个,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