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上功夫“庭”上见——最高检第六评议小组赴仙桃开展案件评议
图为庭审现场
5月21日,由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汉江分院提起公诉的严某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开庭,根据最高检《关于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最高检第六评议小组组长、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副检察长、全国检察业务专家龚培华率评议组赴湖北仙桃听庭,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
湖北省检察院、汉江分院、仙桃市检察院相关负责同志,部分法学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律师代表,全省检察机关重罪检察条线业务骨干共同听庭评议。
出庭:精准指控守正义
“我都不知道什么是毒品,怎么会这样供述呢?”
“我只是介绍他们认识,他们交易什么我毫不知情。”
这是一起涉及多名被告人多次从事跨市毒品贩卖活动案件,部分被告人零口供,多名被告人当庭翻供。复杂的案情、被告人反复的认罪态度,给公诉人办案和出庭带来不小挑战。
全国重罪检察优秀庭审案件承办检察官李丹凤、全国模范检察官何娅茜带领公诉团队作了充分的庭前准备,“三纲一书”完整规范,庭前会议充分听取辩护律师及被告人的意见,优化庭审预案,总结把握“是否明知运输物品是毒品?”等争议焦点,为庭审举证质证做足了功课。
图为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毒品犯罪是法定犯,被告人不需要具体认识到毒品名称。依据被告人实施毒品犯罪行为的过程、方式等证据,结合被告人年龄、认知经验,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被告人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交接毒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的惯常交接方式,可以认定他对毒品的主观明知。”在法庭举证质证和辩论阶段,公诉人运用思维导图厘清毒品交易流程,借助多媒体示证,向法庭展示了通话记录、证人证言、行车轨迹等大量证据,围绕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量刑情节进行充分阐述,针对争议焦点精准回应。面对庭审中出现的被告人当庭翻供、拒不认罪悔罪等突发情况,公诉人沉着应对,依据事实证据、法律规定,准确、有效予以回应。
图为听庭现场
评议:深度复盘再提升
“在发表公诉意见环节,公诉人迅速将庭审中新的争议点总结到公诉意见中,展示了扎实的功底。”
在下午召开的评议会上,评议组成员、三位全国优秀公诉人车芳芳、许蕾、陈卓对公诉人出庭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从讯问技巧、起诉书撰写、质证细节等方面对进一步提升出庭公诉效果给出了中肯建议。
图为评议会议现场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何荣功认为,本案不仅涉及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的证据认定,还涉及行为定性、犯罪形态认定、主从犯区分、自首认定等,选取这样一个有难度的案件进行观摩评议,反映了湖北检察机关不走形式、务实落实高检院要求的工作态度。公诉人以证据为基础,采取一事一证、综合证据等方法,重视证据之间的印证。针对被告人是否成立贩卖、运输毒品罪以及犯罪情节认定中的重点、争议问题一一举证,以多媒体示证,逻辑清晰,重点突出。同时公诉人积极回应被告人和辩护人提出的证据和刑法适用中的疑问,展示了精湛的专业素质、出色的出庭支持公诉能力和追求客观公正的立场。
“庭上5小时的精彩表现,庭下可能是50小时、500小时的付出。”龚培华指出,好的出庭效果充分体现了湖北省检察机关对最高检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的高度重视,三级检察机关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保障有力,展现了公诉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下一步,要做好评议案件总结,以此次听庭评议为契机,加强学习交流,带动全省各级院共同提升出庭质效,提振公诉信心,展示国家公诉形象。要宣传好此次评议活动,引导全省刑事检察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练好出庭支持公诉这一“看家”本领。要梳理好相关工作机制和工作指引,总结好正反两方面经验,通过梳理案件中的共性问题,建立系列类案办案指引,为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形成湖北经验、贡献湖北智慧。
筑基:打造专业化公诉铁军
庭上表现源于庭外功夫。公诉能力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据了解,近年来,湖北检察机关重罪检察条线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引导重罪检察人员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基本价值追求,始终站稳客观公正立场,自觉强化证据审查、精准化指控、庭审对抗意识,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庭上,公诉人李丹凤有力的指控和从容的应对,给评议组和听庭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庭外,她的个人成长经历正是全省重罪检察人员出庭能力不断精进的缩影——2018年荣获第五届湖北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一等奖,办理的李某贩卖毒品案获评全国重罪检察“优秀”庭审案件,2023年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人才库。
“在省检察院的组织指导下,我们以疑难复杂、重大命案、被告人不认罪和律师组团辩护案件为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出庭能力建设。”李丹凤介绍,全省充分发挥重罪检察证据分析研究基地湖北分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多地毒品研究小组常态化开展“一期一会”和庭审观摩评议活动,通过评议和促改并举、复盘与研讨并重的方式,促进提升公诉人驾驭庭审、指控犯罪、临场应变、审判监督等出庭支持公诉能力。
公诉人何娅茜先后获评“平安中国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模范检察官。她的个人成长经历也见证着汉江分院“实战导向、阶梯培养”这一出庭能力建设机制所发挥的强大作用。
从初阶“跟庭复盘”,到中阶“模拟对抗”,再到高阶“类案专攻”,该院为刑事检察人员订制了一套培养“套餐”——初阶跟随资深检察官观摩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庭审,学习举证逻辑设计、突发质证异议应对技巧,完成从“纸面审查”到“立体攻防”的思维转换;中阶以青年干警成长工程为平台,依托“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活动,针对零口供案件设计“隐蔽性间接证据链”、间接证据审查运用等议题,锤炼临场应变能力;高阶通过主办重大疑难案件后,撰写类案证据证明要点,固化实操标准,积极参加讲评研判,以此推动类案出庭规范化。
一套“组合拳”下来,越来越多的检察人员像李丹凤、何娅茜一样,从刚入职时的公诉“小白”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主办检察官。
“我们将以此次评议为契机,采取促改并举、复盘与研讨并重的方式,促进提升重罪检察人员证据审查运用能力,法庭应变能力,以公正、高效、规范的出庭支持公诉,回应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聚力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刑事检察铁军。”湖北省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毕奎明表示。